珠海水控集團又獲得一項發明專利
珠海水控集團排水公司與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孟凡剛教授團隊聯合開發的專利技術《一種改性可生物降解吸管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專利號2023 1 0258688.2),經過一年五個月的嚴格審查,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該發明通過加熱、堿液浸泡及加入誘導物等方式來加快聚合物的破碎和分解,促進碳釋放,為廢棄可生物降解吸管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方向。
近年來,隨著國家“雙碳”政策的推動及“禁塑令”的實施,可生物降解塑料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在各種可生物降解產品中,可生物降解吸管替代其他吸管成為市場主流。然而,廢棄的可生物降解吸管存在脆性高、抗沖擊能力差、保質期短、性能下降快、報廢率高等問題,對其直接填埋也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因此,開發廢棄可生物降解吸管的后處理技術以實現資源化利用對循環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在低碳氮比污水處理中可作為微生物附著的載體,釋放分解產物作為碳源被反硝化微生物利用,實現水中硝酸鹽去除。
然而,現有反硝化工藝中常用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為顆粒狀,存在填料需求大、成本高、顆粒表面光滑、相對表面積小、微生物不易附著且附著面積小等問題,導致反硝化菌難以富集,工藝啟動時間長。因此,急需研發一種具有碳源釋放快、適用于反硝化工藝的可生物降解材料。通過該發明,技術制造的改性可生物降解吸管實現了較快的碳釋放,可引入污水處理廠進行生物反硝化脫氮處理。開發廢棄可生物降解吸管的后處理技術操作簡單,可實現廢棄可生物降解吸管的二次利用,有效減緩可生物降解廢棄物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提高資源的合理利用。這一技術成功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技術空白,為污水處理廠節能降耗與減污降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方向。
終審:超管人員